|     如何把太极文化这个无形的资产变成有形的产业,并用有形产业来推动太极文化更好地发展,是我们做好太极拳这篇大文章的一大难题。身为全国十大武术名师之一、从事了几十年太极拳推广并凭借自己的力量已经开始着手将太极文化产业化的陈正雷,在第三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举行期间接受了记者的独家采访。陈正雷在推广太极拳运动、发展太极产业方面的经验和看法对我市充分发挥太极拳发源地这一独有的资源、做好太极拳这篇大文章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 上世纪,陈正雷到欧洲教拳授艺时就发现,在欧洲国家的很多大城市,都开设有日本空手道及韩国跆拳道、合气道的武馆,而一向被崇尚为武术之源的中国却没有一家武馆;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其注册会员已经达到1000万,而我国直到今天甚至连一个大规模的正规太极拳组织都没有。太极拳在国外备受欢迎,在家乡的发展却远远落后。这不能不令身为太极拳传人的陈正雷感到焦急。 2000年,陈正雷在郑州成立了太极体育健身有限公司,后来更名为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以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以加盟连锁进行扩张。目前,陈正雷的公司已经在国内外开设了6家武馆,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太极拳队伍中来。陈正雷说,虽然他自己有信心在不久的将来让自己的公司遍布世界,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仅凭他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将太极拳产业化这座“金山”挖掘出来。 陈正雷说,鉴于太极拳发展的现状,要想尽快做大、做强太极拳产业,必须大胆探索太极拳文化发展的新路子。一是聚拢人才。要按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太极拳发源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招引散居国内外的太极拳大师回归一处,并发挥好他们每个人的作用。同时,要培养大批优秀的高素质教练,满足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取“真经”的需求。二是创新机制。要借鉴韩国跆拳道的经营方式,集中管理,连锁培训。三是标准化经营,规范化运作。要使用统一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以利于形成国际认可的统一品牌、统一形象;尽快组建太极拳标准教学法的研究指导机构,尽快编写统一教材,为太极拳做成大产业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要搞好太极文化产品的注册商标工作,切实维护太极拳的知识产权。 要想使太极拳真正成为一项大产业,没有厚重的文化做基础支撑,其影响力将会很微弱。同样,文化的形成决不可能离开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太极拳如果不以产业化的组织形态出现,将只能流于小打小闹的强身健体,甚至将因失去经济基础的支撑而重新沦为民间爱好。陈正雷认为,太极拳在本世纪将会比在20世纪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到本世纪中叶,将会形成以中国为核心,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及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为中心,并向非洲、南美洲、中东、中亚等国家与地区渗透辐射的太极拳传播网络。届时,太极拳习练者将达数亿人。由于太极拳在全球的普及将形成巨大的太极拳市场,从而会带动太极拳产业的迅猛发展。 “太极拳走向产业化、市场化是必然趋势,也只有当太极拳产业化、市场化形成之后,才能为太极拳的国际化奠定雄厚的基础。”陈正雷说,“太极拳产业化的形成具有充分的条件,有世界性的品牌,还有可供持续挖掘的资源。太极拳的普及推广需要大量资金,而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健康消费投入比例也越来越大,以社会的力量来发展太极拳才能形成其持久的生命力,太极拳也才能得到飞跃性前进。 陈正雷最后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并提出了将陈家沟建设成为“世界名镇”的设想,但是相对于开发太极拳这座巨大的“金山”所需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我们应该付出更多!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