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一点感想

2010-1-22 08:33|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226| 评论: 0

 

   由于我从小喜欢武术,从学习太极拳后又知道学拳的艰辛。我原来外出学拳回来后,都喜欢和朋友们在一起探讨一些问题。把自己学到的一点东西告诉大家,所以经常有人和我一起探讨太极拳。这实在是个大好事,大家在一起谈论个人的看法和体会。我经常听到有些朋友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我明白了。”现在有的学生也说:“哦,是这个样子。我知道了。”自己因为练拳有了点滴体会。也和一些人在一起交流。发现好多人对拳论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最近。。。。。。我把话扯开一点啊!比如我们大家去北京看故宫太和殿。一个小学生看了可能也会感叹一番。“啊!金碧辉煌。巍峨壮观”等等。一个大学生看了这个大殿。也会说一番话来表示自己的感叹,他可能会说:“这个大殿结构合理。左右对仗工整。飞檐斗拱,五脊六兽错落有致。”等等来上一大套观感。

    话说回来,同样的一个大殿在不同的人眼睛和心里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么说到我们的太极拳上面也是一样的,想我们开始对太极拳的理解,那一定也是受自己水平的制约。同样的一句话。我们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能理解多少。反过来说还是这句话,等你自己提高了水平,你再看自己当年的理解,就会说:“啊!我当时理解的怎么这么浅薄啊!”其实这也不怪你。你当时就能理解那么多。我在《一点见解》里就说了一次放松的问题。现在有好多的人在大谈放松是如何的重要。其实放松只是太极拳在某个阶段的对意识和肢体的一点要求。完全没必要在这个枝节问题上大做文章。可是,现在相当一部分太极拳拳师把这个问题作为太极拳一个很重分量的教学要点来这样强调那样强调。其实是没必要的。太极拳到了一定的境界,一定是刚柔相济的。而不是那种松松软软慢慢吞吞的样子。现在的初学者大部分也是聚在一起大谈放松。其实我觉得都是舍本求末。是对“松”字的一种曲解。也正是这种曲解,造成了现在太极拳流传在社会上是这样一种松松垮垮软卜邋遢的状态。我曾经说过不止一次,一个“松”字断送了多少太极拳爱好者的青春和时光。有的人甚至穷毕生精力,到最后也没有走进太极拳的大门。比如说到柔化刚发的问题,好多的太极拳爱好者,甚至有相当拳龄的太极拳爱好者,在“刚”的要求和要领上做不出来。所谓的发力也就是孥了一下子劲,某个动作那里晃悠了一下子或者是几下。那就是因为这么多年一直在追求“松”的结果,丝毫没有那种强力弹簧被压缩后,突然松开的那种钢性抖动的劲力。(一次和人聊天。有个小青年说你们太极拳骗人。我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老师叫我放松。吧唧给我打了一个跟头。和师兄弟推手,也是叫我不使劲,然后也把我打倒了。可是我用上犟劲,别说师傅,连师爷也拿我没有办法。你说你们太极拳是不是骗人的拳。我只有哈哈大笑。真的是没话说了。)有的小青年说我能打刚劲,能打爆发力。其实也就是在现有的水平上,动了那么一下。太极拳的发力是一种整合力,是全身九大关节在腰的主宰下瞬间打出的一种自然振颤。好多的人连三四个关节都配合不上,怎么哆嗦那么一下子就叫发力了哪?(有的个别师傅还强调,手打出后要振动三下。多一下也是假的。于是便又有了查数发劲的振动次数的做法。

[page]

 

来验证是否真的会发力或者发劲了。你看我们这些爱好者是多么的痴迷和认真!)这个时候你一定觉得关节不会放松了。和你平时练的放松又不是一回事儿了。是在那里把自己的肌肉在松掉。再加上丢掉了太极拳的缠法。这就是好多人练习了太极拳以后,闹的自己连原来不练拳的时候的肌肉韧性和力量也没有了。也就是说搞的自己连劲力也没有原来大了。所以我谈了几层迷茫,这便是其中的一个。放松是打开关节的开张度。(这个我也是跟随了振肖师父后才明白的,什么叫对拔拉长,什么叫节节贯穿)在这种打开关节的意识指导下来行拳走架。久而久之,关节之间有了充分的回转空间,也听从意识的支配了。这个才是真的松。而不是象你接受的那个观点,哪个地方都不要用劲,那个不叫松,只能叫软。太极拳是永远讲究阴阳对称的。肢体在被拉开放长训练的时候,你一定不是觉得放松。一定是觉得紧了。所以一般人遵从着“放松”的原则去练。绝对不会有被拉紧的感觉。所以你的关节之间绝对没有做到极限拉张,因为你从来不敢把自己的动作做紧。所以你所做的“放松”恰好是你追求“放松”的最大障碍。原来有些拳友也是很会“放松”的,可是在和朋友摸着玩的时候,那个“放松”丝毫没有作用,往往是被对手制住,而且都是在关节位置受制。高手拿和发都是走的劲路。可是一般水平的人走的都是关节,这样你在放松被制的时候关节就很容易受伤。而且你一定觉得关节被制的时候,怎么也不能把你平时练习时候的那个不用劲和放松用出来,回去的时候你一定反思,一定感觉到当时你不想被制的时候,那个关节位置是很紧的,你一定是想用劲(这就和你平时练的不是一回事儿了。“用非所学”)挣脱,因为你一旦入扣,越松对方的劲力越向你身上来。这样你在一般情况下一定是感觉自己还没有“松”好。继续加大练习放松的力度。这样就陷入一个怪圈.这就是说没有缠丝法做前提。任何“松”都是没有积极意义

   还有一个就是画圈问题,好些爱好者以圈子划圆了而得意,好多人为了老师说他的圈子没划圆而沮丧。有的老师或者名师甚至教学生回家在墙上用圆规画一个圆圈,站在那里用手去比画。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师父说的很到位,太极图是一个圆,人有两只手,一只手划圆了,那只手做什么?一只手走半个太极图才是正确的就“缠法”的问题回答一些拳友的问题。“太极拳,缠法也”这个是老辈子太极拳名家的精辟论述。“缠法”大家都习惯说是把子劲,也就是说象拧毛巾一样的劲。可是很少看到爱好者在练拳的时候有这样的现象。我这个人喜欢开玩笑。说

 某些人练拳的时候不是“缠法也”而是“转法也”。但是“转法”肯定是不对的。只要是缠法,你一定在做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身体或者肢体是在很紧的拧裹。而不是在那里转来转去的晃悠。这就是那种放松教育所造成的弊端。拧毛巾不拧紧了怎么能把毛巾里面的水拧出去?!这个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你又说是把子劲,怎么又不见你练拳的时候有什么拧裹现象哪?力发于根,主宰于腰,有形于手。可是我们大家在练拳的时候。有几个人是把根上的劲力通过拧裹传输到手上来的。这个也可以说是健身太极拳和传统太极拳的最大的区别吧。

 我现在这个层次。才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太极拳的道理。在我自己现在的这个水平上来发表自己的见解。今天早上我在公园里练拳,一个拳友路过说天真冷啊!我说你练了几套拳啊?他说“我练了三四趟拳。又练了两路剑法。冻的手象猫咬的一样!”试想这个拳怎么练的吧?我们现在零下七八度练拳还是只穿一件练功服。十几个动作下来就是浑身汗津津的了。可是这位老兄练了一早上还是冷的不行。你说他的缠法在哪里?那个拧裹的劲力在哪里。

       想到哪里,说到哪里,也没个层次。希望大家别见怪。我的水平实在是有限。欢迎大家去我师父的网站看看。《http://czxtaiji.vnetcool.net/》那里面有很多大家没有见到过的东西。比如伯先师爷“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浅解”与振肖师父“ 传统太极拳的精义与风格 ”“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等文章的确都是难得的好文章。对于初级爱好者和有一定功底的拳友都会有较大的帮助。这也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大家去看看.


太极散人  2005-12-6 23:26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