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太极与人生(2)

2009-12-11 08:32|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4510| 评论: 0

摘要: 第三是凝聚生命的势能,身体是质能,心灵是神能,这些都要把它凝聚起来,在心里建立身能,这样才可以去转化、心神互用。如何转化运用,要先了解势的存在与变动。依照自然之势,在承受凝聚之力时,会有一个顺力与健力 ...

 第三是凝聚生命的势能,身体是质能,心灵是神能,这些都要把它凝聚起来,在心里建立身能,这样才可以去转化、心神互用。如何转化运用,要先了解势的存在与变动。依照自然之势,在承受凝聚之力时,会有一个顺力与健力。顺为坤,是承受凝聚之力;健为干,是运行变化之能。先有顺力为根基,健力才能生生不息;两种力量互为其根,乾坤并建,势能才能转换自然。
地心引力是顺力,练太极拳的人一定要顺着地心引力来修炼,人的生命中70%是液体,30%是杂质,液体会顺着地心引力变动,所以我们只要强化30%的刚力。所谓极柔软然后极刚强,当我们极柔软时,身体顺着地心引力在运动,肢体要承担70%的重量,就必须相当的刚强,否则承担不住就受伤了。
这是很重要的观念,我叫它顺力,练太极拳为什么会健康,因为在修炼的时候,肢体自然就刚强起来。而且因为不是逆着顺力来练,不会动到元能,所以打完拳时全身舒畅,觉得生命充满活力。所以不同的运动理念,在运动所造成的身心感受就不同,太极拳是养气的功夫,不是耗精、气、神的功夫,所以不易衰老。人克服不了地心引力时,身体就很快衰老,太极拳的原理相当有智能,它不用克服地心引力来运动,而是顺着地心引力来运动。
此外,练太极拳就像骑马,地球就是一匹马,不要与牠对抗,如果对抗身体就必须消耗多余的力,所以要顺着马行进时的节奏感来骑。练太极拳如果有这个顺着地心引力的观念,那阴阳就能造成互用,所以太极拳是很奥妙、很有智慧的,因它把身体变成柔性的模式,而不是一种克服地心引力的训练。
可是在柔性中仍须强化刚,但是刚不是有意去强化的,它是自然形成的,所谓「极柔软然后极刚强」,当达到极柔软以后,刚强自然就出来。像人生活在困境里面,自然就刚强起来,如果生活在安逸中,就不能刚强。
势能的运转:动、入、深、显、止、代
势能凝聚之后,才能的转动。万物的演变,由简而繁、由粗而精、由微而显、由杂而醇,所以叫生命升化。转化会从简单愈来愈复杂,因它要竞争,它不复杂就消失了;由粗而精,本来构造很简单的,慢慢愈来愈精密;去芜存精,是由杂而醇的变化来分析。
生命在转化当中,生命一开始,动就开始,一个东西不动,一定会坏掉的,会随时间而转坏。所以活水就有生命,死水就没有生命。有生命以后开始化合,开始进入各种转化的状况。在大自然的变动中,有所谓大地春雷动,春雷让万物动起来,加上春风徐徐和风洗面,万物就开始化合。春风让生命有化合的可能,所以只有春雷没有春风也不行。化合之后会愈加紧密,进入某种状态之后,交集就愈稠密,愈稠密就愈深入,深入到一个程度后就开显出来,而显现于外。所以念书念到某一个阶段以后,就要去工作,要把所学显现到外面来,显现到外面来,就代表事业慢慢拓展开来,也慢慢趋于稳固。所以一个人到四、五十岁之后,事业慢慢就稳固了。这在《易经》中,是用艮卦来表示。稳固了之后,就准备要进行世代交替了。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掌握一切不变,到某个稳固阶段后就该交棒,不然就「亢龙有悔」了。交替应该在和谐的状态下完成,否则就会有革命与摧残等的麻烦。
因此人类的生命,可以从动、入、深、显、止、代一直辩证循环。太极拳也是如此循环,一开始接受运动,慢慢地会了,有了概念也会模仿了,接着了解愈深入,也愈了解变化与道理,然后就要慢慢建立自己的事业舞台,可是到一个颠峰期,就该交替了,因为太极拳不可能到你这代就停止了,所以要培养下一代来承接,如此才能生生不息。
用易经的干卦解释
天地定位,雷风相搏、山泽通气、水火不相射,如此势就蕴酿出来,人生的行为变动也是如此。
我再借用干卦来解释势能的转动。一开始要动时,「勿用」,也就是潜势,好好地学习、慢慢地努力,以储备能力。因为努力,慢慢「利见大势」,就显现出来了,之后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终日干干」,不但白天努力,连晚上都要反省,而且于能力初露时,不能得意忘形。
慢慢地要进、要退可以拿捏了,遇事就不会有阻碍,可以自有分寸、进退得宜,这是处在人极的状态。慢慢地在某个团体里面,就变成了领导者,我称之为「飞龙在天」,它还是「利见大人」,这时是从显到扬了,已攀上高峰成其大业。
再到了一个「止、艮」的状态以后,就要准备交棒传承给下一代,如果没有传承,那就到上九「亢龙有悔」,因为再往上面已经没有什么了,下面的人又不理你,所以此时就要归隐山林,挂剑藏诸名山,要居安思危,记得谦受益满招损,此时就要非常谦卑、要能道化。了解这些道理以后,会见到群龙无首,因为所有的人都是龙,这就是大同境界了。因为每个人都是精英与领导者,所以只要顺其自然,自然就达到圆满和谐的境界。
我们通常处于「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就好像太极拳开始会有很多挫折,但是如果我们能按干的道理来变动,那人生就可以安身立命。但人往往自自我的私欲太多,无法各安其位,所以没办法像星球般地均衡和谐。从宇宙运行里面可以体会这些道理,宇宙没有谁管谁,每一个星球都是首领,可是在运行当中它还是有一个均衡的力量,势能的转动我用这样来分析。

[page]


人生规划四部曲
从这个地方,我们接着来看如何归划人生。我把人生分成四步曲:0~20岁、20~40岁、40~60岁、60岁以上。
我们的成长差不多是20年,一代也大约就是20~30年之间;换句话说,必须经过一代的时间来奋斗成长,这个时期叫「潜龙勿用」。20~40岁是奋斗期,在奋斗当中生命怎样逐渐巩固。到了40~60岁,就是生命的巩固期。60岁以上是安身立命的安顿期。
最初的成长是蓄势待发,要有「归零的心」,如此学习才会很快,就像海绵一样。至于从奋斗到巩固,我称之为「为学日益」,依旧要不断地充实,追求技能知识的精与博,技能要精、知识要博,技能与知识是对外施工用的。当人技术与知识很渊博时,就是从巩固期一直到无限的这段期间,就要追求安顿内在与充实品性,要走上内在的「为道日损」的功夫了,这时身外的知识要慢慢把它损掉,道德品性则渐渐充实起来。
充实人生三帖药方
如何充实?我开了三帖药,第一帖四勿丸:勿意、勿必、勿固、勿我,这是孔子讲的,意思就是不要有私意,不要太固执、太僵化的思想。人随着年龄增长,很容易会固执的,因为没有吸收新知识,所以自我心就太强了,而无法舍已从人。
当然还要有四神汤:知足、感恩、包容、善解,此时你的心境会慢慢开朗。
第三帖是四君子粥---仁、义、礼、信,这是中国最重视的。你如何去营造,有一颗仁慈的心,去做得宜的事,这样礼、诚、信就出来了,做什么事都有规矩,这样道德涵养慢慢就会转化与成熟。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精技
太极的人生是一个和谐的人生,这要有内在心灵的自我期许,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就是礼、乐、射、育、书、术,后面我再加上一个我自己的见解:「精于技」,因为现代社会中更要精于技的,没有精粹的技能,无法在社会上存活,任何事物皆如此。
至于技、艺、道的内涵是仁与德,任何事物都要人性化的,这也是太极拳三阶九层中所要做的,这当中你要把精神与物质做一个质能互换,这是两端循环,非单向性的,生理与心灵之间如何得一个身心的安顿,就是要从上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精于技」的层次当中慢慢转换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灵。把才情体气,还有体魄、气质,这些都转换到道德性理来。
一个人有才情体气,表示他的生魂就好,IQ比较高,这是父母遗传给他的,可是到了四、五十岁以后,才情体气会开始衰退,也就是他先天的根慢慢消失了,这时一定要从道德性理中,慢慢培养自我内在的东西出来。所以才情的发挥只在40岁以前,这是「学问生命」。
可是到40岁以后,需要巩固安顿了,这时要为道日损,这叫「生命学问」,怎样去营造单纯不复杂的心境,慢慢对事物大而化之,耳顺了,就如孔子所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要规规矩矩的,却还是能随心所欲,当我在生命去芜存精当中,我还存在一个境界,这时损的功夫愈来愈好,损到外界的干扰对你已经产生不了影响了,就能随心所欲了。太极拳能练到这个境界,就是所谓道化的功夫,这是一个追求的目标。
神形变化
我用神形变化这张图来表示。为学日益以成器,让肉体成为一个有用之身,这时从情、才欲来追求,这是无限的。当然到某一年龄后,就要往道理、心、性来追求,这也是无限的,这两个无限落到有限的肉体生命里面,人就会有缺陷,所以人不可能圆满的,因人的肉体会随时间慢慢老化,可是如果有一颗无限的心在那里,就没遗憾了,虽然不圆满,可是不遗憾。
至于形与神如何合一?这时气就很重要,太极拳很讲究理、气、心、性之间的关系,现在许多年青人只讲究成物、成才,但却不能成道,因为生命里面没有成道的氧分。我希望能够给大家这种观念,就是理、气、心、性、诚、真这样一个转化。这些在文字上较容易理会,但是在心境上如何实践,就要看实践的功夫了。所以要「见其行、明其道」,用生命去实践。
太极拳是最好的实践功夫,我说太极拳最容易走向道的境界,因为不是坐在那里想的,而是用自己的身体去实践,并且和心灵互动,就是用一个有知有觉的我,去感受那我原来仅仅是知道的东西。这当中有理与气,理、气是合一的,阴阳二气也运转着一个理。当然心的影响也很重要,心正意诚才可达到一个真。心是道场,心性要直率,就是所谓「率性之为道」,所以人练到某一个阶段以后,心性就会很直率,不会拐弯抹角。这时就要舍己从人了,在太极拳中,这是很重要的心法,能舍己从人,才有办法知己知彼。
修炼太极拳的三阶九层
太极拳最终追求的是天、地、人三极,可是太极拳运动本身也分为三极,就是技、艺、道。从技艺里面训练罡灵,共有三阶九层。太极拳不是动一动而已,如果太极拳只是一般运动,那爬爬山、跳跳舞就好了,那更快乐,练得这么累做什么?因此一定有它内在思惟与预设目标。所以从技艺开始学习,技强调的是正形气、知守一、觉变通。
正形气就是让肢体正形体与正气势,让身体与气能正,理与思想也能正。人生当中如能做到正形体,思想能正,那掌握的气就能罡,太极拳最开始的目标在训练这个东西。像站马步,结构合乎要求,那就是正形体。当肢体结构摆好了,材质才能转换、质才能变动,这时质能才能互换。太极拳一开始不教松,先教正,在内心随时要反思,是否行姿坐卧均有正,到后来就会知守一。一就是理,阴阳互用、动静互补、刚柔相济,这些都有它的道理存在,依循着这些道理来训练,才可能觉变通。
技术要训练到很灵巧,才有可能觉变通。当技艺成熟后,觉就出来了,这时太极拳是变化万端的,爱怎么变就怎么变。可是修炼太极拳不仅仅只求技术,还要走向艺的境界,就是能归纳拳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会类系。这个会是心神领会的意思,用心去领会,原来太极拳可以整理归纳成许多不同的类型,例如十字手系列、云手系列、摆莲系列、分脚系列等等,这些形与规范都能通彻了,拳就达到通型范的层次境界了。能够通型范才有办法神变化,内在的思想开始转化,会去应用它,这样就到达变化的拳艺的境界了。
觉已经通神会后,就到达太极拳道的层次:明道体、归道化、藏器用。因为知道太极拳的道在那里,就如庄子所云「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人与人逍遥于道的境界里面,就像鱼在大海里面游泳时不会想到会不会碰到其它的鱼。只是社会常是濡沫之境,明明已经没有水了,大家口水还吐来吐去,不管什么仁义道德。所以道家不要假仁假义,它要相忘于道术,大家在道的学习当中,才不会斤斤计较,也才能去明道。
明道体之后,慢慢变成归道化。很多人练太极拳,到老时就安顿去了,为道日损,人情世故都舍掉了,从这个境界慢慢走到藏器用、挂剑了,就是用之于社会的那些手段也销毁了,这时他才真正活在道人的境界。
所以太极拳是走这样的修行,希望大家不要把练拳当做运动,不要身体不好才来运动,因为练太极拳一定要身体好才能练,这不是很矛盾吗?一点也不矛盾,因为运动以后,身体变好了,就可练太极拳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很专注的去练太极拳,不会幻得幻失,虚心下气好好的学习。所以练太极拳在还达不到成熟的境界以前,是在强化身、心灵,强化好了才能教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是门内修行,外面的太极拳,许多人都只停留在技术上的学习,所以练不了几年就会想练推手,因为一直把它定位在技击的功能上,技击的功能在社会已经不能用了,技击不需要用到手,技击要用脑筋的,所以你要知机,不要老是与别人推来推去,到最后得不到什么。
异想天开、投机取巧、合流共生
最后做一个结论。太极拳不是一种固执僵化的技术,它还包含了很深妙的思辨。我再举一种另类的思惟,就是平时书上教我们不要异想天开,可是我觉得我们要异想天开,因为如果没有异想天开,绝对没有创造力,所以异想天开是具备创造力的重要思惟,当想法理念与别人不一样时才有创造力,果跟别人都一样,那别人都已经走在前面了,所以有不同的思惟,自己的舞台才有办法开展。
我不但主张要异想天开,还要投机取巧。以前讲投机取巧时都是负面的意义,可是我们可以用正向的思惟来投机取巧,今天我们与人相处要投取机缘,如果不投机,那永远与别人对立,就会被孤立,「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所以投机不是小心眼与耍手段,而是要投别人的机,取别人的巧与智慧。社会是一个大洪流,如能投进这个洪流的机缘,代表EQ是很好的,才有办法取到人家的智慧,取人家成功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异想天开、要投机取巧,此外,还要合流共生。在这社会中一定要合流,不可能遗世独立,因为这社会是一个大的磁场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如果能合得来,在共生中才有办法和谐。而且在合流共生当中,还要合流共震,在这合流共生当中,有很多的缘是与我相合的,而且我也能展现自我独特的一面,大家合缘共震,互相把对方好的缘留下、坏的缘去掉,从缘的互动里面,所取到的好东西,就是真、善。
如果能异想天开、投机取巧、合流共生、合流共震,从真、善中去充实,生命就能营造美的东西出来。美是一个非常好的意境,是一种真、善充实内在时所显现出来的气质。
践之以恒
太极拳是要去实践以后,才能得到真功夫。唯有透过实践,接地之力、通天之气才有办法透下与展现出来。不仅是借他之力,因为借力跟天地还是离开,没有合一,要能接地力才能透下去,那通天之气的势能才能发挥出来,内在的真、善、美才有办法达到一个圆满的归宿。到了归道化、藏器用,再慢慢收敛起来,交给下一代继续的运转,太极拳就是在营造这个东西。
希望练拳的人有这种心境,不管练得好与不好,有这种观念就会无怨无悔,就不会烦躁。在修炼的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泄气,但不要放弃,因为泄了气可以再生,但是放弃就没有了。希望大家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如此,或许泄气了但不要放弃,如此还有可能展现另一种新的面貌出来,这样圆满和谐的太极人生才会存在。
太极的人生是一个实践功夫,它不是听听就算了,那没意义,只是增加苦恼而已,如听了之后能去实践,那么菩提心就会出来了。


 


点赞

推荐
上一篇:太极与人生(1)下一篇:太极拳诸劲论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