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八讲: 陈式太极和杨式太极的比较 作为现今太极拳主要流派的陈式太极拳和杨式太极拳,无论在外形、动作及练功方面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和侧重点。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陈式太极拳在陈家沟土生土长,动作鄉土气息。忽快忽慢,螺旋缠绕,松活弹抖,闪展腾挪。重技击实战。 杨式太极拳驻京城进皇家大院,动作贵族气息。大开大合,大虚大实,端庄大方,气势宏大。重修身养性。 陈式太极拳多侧弓步。 杨式太极拳弓步为主。 陈式太极拳以缠丝劲为主,小圈多,缠绕多,折迭多。 杨式太极拳以弸劲为主,头顶,虎口张开,支撑八面。 陈式太极拳以动为主,求圆活,形似流水。 杨式太极拳以静为主,求松沉,桩如山岳。 陈式太极拳主要练丹田,丹田一动无有不动。 杨式太极拳主要练脊椎,脊椎对拔身弓拉开。 杨式太极拳比较适合初学者及中老年人。但不管学什么拳,首先一定要把握该拳的风格和特点,这样才能抓住本质,练出拳的味道和劲道。 诗曰: 望流水便思洒脱,陈式行拳畅如水。 见高山得睹巍峨,杨式造型稳如山。 [page]
第十九讲: 论太极拳“形于手指” 太极拳要求“起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如何做到“形于手指”呢? 拳諺有“形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劲到”。这里讲的“形到”是指动作要饱满,要到位。只有动作做到位,才有可能“形于手指”,即把内劲送达指端。 那么,就手而言,如何才能动作到位呢?从技术上讲,在做动作的时候,尤其在结束动作的时候,两手需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但不要求面面俱到): 坐腕,把劲送到小鱼际或掌根。 虎口张圆(但母指和食指关节不要僵直)。 母指和小指相望。 掌有前顶之意。 手指顺逆缠丝。 十指有握球之意。 手心有内含之意。 眼光把意念送到前手。 用意念把劲送到指肚。 总而言之,“形于手指”是要把意送到手端,如此才能劲达稍节,气贯全身。 诗曰: 意追指肚眼看前,左旋右缠手不闲。 虎口张开有弸劲,太极全在掌中间。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