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头悬:将颈部肌肉放松,颈椎自然舒直,头部因为肌肉舒松开而自然座于颈椎上。头顶似有绳悬,头部有微微的悬空感。找到那个可以让头做到脖子这个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比较形象的:都看过放在车上的小人偶、小动物吧,车子一动,他们的头就轻盈盈,随车摇曳。 关于顶头悬的疑问: 问:听人说练太极时,下巴要收一点,不知是何道理?这跟‘顶头悬"有没有冲突?是不是‘顶头悬"时,下巴自然就是收的? 答:顶头悬,很多人都是由外向内找,比如说头上如顶着个小木棍,脖子向后帖衣领,下巴微收让百会顶天等等。解释的五花八门。 本来是从内而来的东西,却让后学迷惑在小木棍、衣领,下巴。其实实质就是让头颅虚灵。反听自己找到这个虚灵的感觉就是了。 思考问题方向应该是由内向外,听己正己。少看书,多听听自己。 脸部: 放松眼眉之间,眼皮、嘴。 松肩: 要松肩,首先要将胳膊松透。这样来体会胳膊放松:两腿站直后弯腰,两臂如吊环一般自然下垂,与地面成九十度角,感受一下此时的肩部、肘部、腕部的感觉。此时手指会有肿涨的感觉,用腰带着手臂晃一晃,体会一下肩的感觉,记住这个感觉。 缓缓站直身体,每移动一分重新体会一下,放松的状态如有变化就重新调整到松。胳膊能松开后,胳膊的重量都缀在肩关节,所以你会感觉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时间积累后肩关节会慢慢松开。 问:弯腰垂臂,是寻找感觉?还是练习?如果是练习,要多少次,每次多久? 问:现在,当我坐着或站着入静,就想象:这两条手不是我的,是两件身外物挂在我的肩上,手指就会慢慢有肿胀的感觉,如果微微把手指张开,感觉更强。一旦想别的,或被打扰,感觉就一下消失。要这样一直练习吗?我是这样理解:手指肿胀是因为各关节放松,气血贯通到手指产生的感觉,对吗? 答:很好。有没有麻的感觉?如果没有,说明肩关节还没松到位。没事的时候就想着,挂着。看现在需要挂的有脸、脖子、手臂、肩膀,只要想起来了,就检查一下这些是不是在理想的状态 [page]
做法:仿佛有细绳拴在手腕处,来牵动两臂上移。 问:手指有麻,还有丝丝凉意,像微风吹拂一样,正常吗?是不是在做起势时,也想着手不是我的? 我前面提到的和后面要讲到的身体的放松,都是像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样,成为习惯。 问:这次有难度,主要是一想别的,或眼睛一睁开,涨麻的感觉就消失。没办法,只好每移动一点,就停一下,找回涨麻感觉后,再移动。另外,好象肩关节有涩涩的感觉,且手心有微微发热。还有,手臂放下时,也要这样找感觉吗?还是,像自由落体似的落下? 肩关节不舒服,如果胳膊放松的好,肩关节比较疼。因为,肩关节的骨与骨之间缝隙会因此而拉大,连结骨与骨的韧带会因此受力,而一般人很少有机会让韧带有被拉扯的机会,所以会感觉很不舒服。等练久了,不舒服的感觉,酸痛的感觉会减轻。 起式的第二步:肘尖平着向两侧牵扯,胳膊的其他部分不自动。 问:"肘尖平着向两侧牵扯"是什么意思?小臂与大臂之间会有小小弯曲吗?还是只是意念上的向两侧牵扯?在放松状态下,手腕会自由垂落,手指朝地,所以手腕不可能与小臂在同一平面上?还是我做的不对? 答:意思就是曲肘。但容易用小臂带动曲轴,应该是用肘尖带动。你做的很好。一般来说,手腕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手指会不自觉地僵硬。手臂跟肩平行的时候手指慢慢抬起,与小臂处在同一平面。 问:今天上了一趟街,路上我任凭两条胳膊挂在肩上晃来晃去,手指感觉很强,后来我试着把手放入口袋中,那感觉还在。接着我就试着做收放练习,心想挂上,感觉就出来,心想不挂,感觉就消失。这样做对不对?是不是以后都要经常这样练习? 答:对,能想起来,有空闲的时间就找找感觉。这样的练习要经常作,练拳时容易找到感觉。 但这不能执著的去想,因为会引起后背、脖子僵硬。所以不到时候又难做到的还是不知道的好,时候到了,一点即通。 松腹 拳彦有云"腹内松净气腾然"。腹部不松,则上下双重。运动的时候容易不容易平衡。腹部很容易紧张,尤其是在运动的时候。腹部不容易放松。在想松却不能松的时候就吐一口气,找找松的感觉。运动也好,静止也好,随时检查。 问:松腹感觉不好找,但不知这算不算:用腹式呼吸慢慢吐一口气后,觉的胸部和腹部很祥静,很平衡,没有郁积。 问:这就是气沉丹田吗?是空气的气吗? 松胯: 1、稍息站立,将虚腿(右)松开,慢慢轻提右膝,膝盖似有细线向上牵引。 问:放松时抬腿,站得很稳,地不平也一样;腿自由落地的一刹那,胯关节有响声。 问:胯关节没有不适感,就是响,肩关节不明显。胯关节是不是就在响的位置?我有试过,不放松时,站不稳,难平衡。 问:"左腿弓步"是高架,还是低架?"收右腿"是右脚不离地(或叫拖地)收回,还是抬脚收回?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