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用试劲方法理解太极拳

2009-9-19 08:24|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489| 评论: 0

 我练习太极拳的时候,经常采用一种被我称作为“试劲”的方法来检验太极拳招势动作的准确性。

当然,在此我先声明:

1、这个方法未必正确,我只对自己负责。请读者自辩。

2、所谓试劲,是指摸索动作正确性的一种试验方法。前辈有“初学者莫找劲”的警言。因此,掌握尺度很重要,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用猛力,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确定了动作的正确性之后,应及时放缓动作速度,恢复到慢练状态。如果用试劲的方法仍然没有找到感觉时,应及时放弃,调整动作姿态后才能再试。

 练习太极拳要找的劲,是整劲,因此要保持腰、背、胯同步转动,腰背跨是一体的,就如铁板一块,切不可扭腰。扭腰则腰损。整劲的力量来源于大地,“悟性”就在脚下,劲力从脚底开始,通过腿的一蹬一收,传导到胯、腰、背,经胯、腰、背的调控,传导到肩,而后至手臂、直至手掌、手指。从脚底至手指,整个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即所有肢体在尽可能短的瞬间同时到达合规的位置。整劲发出的时间越短功夫越深。比如,用1/10秒与1/100秒发出的劲相比,后者显然更具功力。

因而,身体移动或者转动时,脚掌离地不能太早,早了就是“拔根”;脚掌离地也不能太晚,晚了就显拙、滞。身随势而进,势尽而收,脚随身收而收。所谓过与不过,仅由势而定。进退同理。进不能前俯,退不能太深。势尽而不能收则谓之过。

太极拳之要领: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都是为了一个“整”字而言,目的在于将整劲表达出来。不能在瞬间将这些要领转化为整劲,那就是有柔无刚,做到了才能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柔极而刚。

过程中,劲力所到之处,处处可以发劲。肢体的每一节都有至少一个劲点。功力深者劲点多于功夫浅者。整劲的目标就是劲点,瞬间将劲力集于一点,可以想见作用力的大小了。

将这种瞬间爆发的整劲,用时间上的延展表现出来,就成了太极拳的慢练。好比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刘翔的跨栏动作,然后用常速播放出来,供人欣赏那样,当然也可以用作分解整合全部动作细节,成为训练的辅助手段。而太极拳则是以慢练作为训练手段,最终要达到瞬间爆发整劲的目的。这就是太极拳“慢练快用”的实质。而慢练与快用的差异仅仅是时间上的延展,不能有空间上的丝毫改变,这也是太极拳训练规程所要的结果。

太极拳的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毋庸置疑,肯定能够达到整劲的表达。不能表达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你还没有正确掌握它的方法!功夫深浅的差别仅在于发劲过程的时间。

我之所以用“试劲”的说法,主要考虑:其一,在动作尚无把握时,不宜发劲,只能作为一种尝试,不追求速度,只用于验证动作的准确性。其二,当你还没有内在修为的时候,整劲其实是不存在的。 因此试劲只是一种验证方法而已。

再次声明,这种方法是否有效有益,请读者自辩。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