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动桩训练之精华篇(七)

2009-9-6 08:15|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342| 评论: 0

绝世武功:动桩训练之精华篇(七)  
    我们说了手推,说了脚蹬,现在再说身合下压之折叠。

    这些动作分说,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您要知道这些动作其实是同动而为,无有先后,有先后就是散,这里对一个“节节贯穿”有一个批判,这个节节贯穿有些先后顺序的意思,易使好武者心生杂乱,不好。

    我们看图:



 

    当我们后脚前蹬(注意要收而蹬)之时,我们的上身与后腿这时要有个联系,这个联系就是尾骨与后脚之间的联系,我们曾经用了一个弹簧来说明这个联系的形态,这个要记住,不仅是在此,这个弹簧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各处,想到那里哪里有,最后不想也有,那样之后就有些成就了,要谨记。

    只是尾骨与脚后跟有联系不行,以前博文我们已经说了尾骨与大椎的联系,大椎与头部的联系,这时我们要捡起来,不要犯了遗忘主义变成黑傻子状态。这样有了各个联系我们看在我们蹬地的同时,我们应该怎么运行才是合法呢?我想不要急,我们一起慢下来,我慢说您慢做,这样才能有个准确,您的思想与我的思想合一,您的思想与您的身体合一,这样才是我们的目的。好,我们慢下来。

    您慢蹬的同时,上身保持联系的状态慢慢前移,前移中那些状态“不要丢失”这时下额部与后脚跟也要用个弹簧有所联系,这个联系随前移状态要有个下压形态,这个形态不要忘记是在所有联系的基础上而作出的形态变化,所有联系我们再理出来晒晒:头功,大椎与尾骨,尾骨与后脚脚后跟,下额与后脚脚后跟,好,没有遗漏,很好,我们看这里有个区别,就是动作的大小区别,在我们从后到前面去的过程中,我们的动作变化,后腿变化幅度最大,依此为胸腹,头部,这里有个谨记要记下,我们尽管变化的幅度各有不同,但是轨迹的运作时间却是丝丝入扣,无丝毫的错位,脚动既是头动,胸压就是脚动,就是同时而起,嘎然而止。不可有错位,不要脚蹬了半天上身才开始运作,那不是“武”。

    这里,大家可能看到了,我把下额与后脚后跟用了弹簧作了联系,这个联系很重要,因为有此就使他们的联系之间有了一个整体,不然好似一个个散兵游勇,可见这是个大重要,要注意这个主次,当然这个主次是在各个联系的基础上又有的一个分别,在各个联系还不是很清楚的时候,这个分别就先忽视,因为不忽视也顾不上来啊,这就是层次,不可越级,走不了怎么也不能跑起来,这是做,做与说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许多的佛家修道者一开口总是其言凿凿,可是,一看就是说家不是做家,这样,无论几十年乃至一辈子也只是个说家罢了,有说家变成佛家的,有技巧,这个技巧也是练,做出来的,譬如,京剧的唱功,还有许多的美声等等,他们的成就就是唱功的练法,当然这个练法有些小儿科,可是相比较那些寺院的佛家专业人士我看还有些高明的地方,不是打击,是实话。其实,我们佛家诵经就是一个练法,可是知道的不多,佛家的打坐,单手唱喏,慢行漫话,全是练法,可是有几个真知真做啊,一坐就想睡,不睡就作乱,念经,不清,不明,不知声音之妙理,不知幽谷撞钟之清扬,钟在天天敲,却熟视无睹,不知钟之深意,在寺其实俗不可耐也。当然,普遍是大德佛图。

    远了,有则改,无则勉,我写了一遍,也自己学了一遍,此为度人度己。

    待续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