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绝世武功:动桩训练(六)

2009-9-4 08:11|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1594| 评论: 0

    五弓合一,补解。

    上一次说的有些笼统,不完善,补充一些。

    从上往下说,头弓:起于大椎止于下额。圆与大椎

                中部主弓:起于大椎止于尾椎。

                腿弓:起于尾椎止于脚趾。

                手臂弓:起于肱骨止于指尖

 这是各个骨节。

 这是木头人的爱情。

这些弓把它分解叙述,是无可奈何之事,您不可也不许止于此,您要知道我们说的只是点与点之间的骨弓,这是不完整的,我们的完整是我们的这些弓都要在主弓为帅的带领下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互相关系,人体离不开联系,这个联系就是肌肉筋腱的互相制约,我记得旧时小孩常玩的一种游戏叫小猴翻跟头,一个木杈,在当中拼一个简陋的木头人用皮筋连起来,一动木杈小猴就翻跟头,不亦乐乎,这个原理是把我们的人体骨架用皮筋界定在一个固定的轨道里而产生的同动运动轨迹,似乎与我们的机械机器运动同理,譬如自行车的传动链条,动则皆动,止则皆止,这是单一的空间运动轨迹模式例子,而人体却相对复杂麻烦的无限多,他的空间运动轨迹而是无方向无制约的多向复杂的运动轨迹。这是无意识状态下的动作运动,若是加上了有意识的思想支配,在拳上就是拳往哪里打,劲往哪里去的一种瞬时同动的“单一”运动轨迹的运行状态 ,在其它艺术里我们也是离不开这样,例如木偶大家黄奕缺,他的木偶其实就是他自己,很了不起。华人指挥家张培豫,这都是我们需要记住的人。她们成功的结果之一,就是具备了这种我们现在所说的弓的结果,若是加上一种艺术的思想意识达到一心一意这个条件,合于自己艺术素质的种种诠释,这就是艺术成就的大家之形。一切大家杰出于此,概莫能焉。

    此为人生学习的一大主要问题,什么才是一心一意,什么才叫心心相认,什么才能心想事成?

    为学者,为师者,都已经越来越远了,近来,又有好事者讨论旧字与新体的去留问题,我看,扇他两耳瓜子都不解恨。这是对于我们的后世子孙负责任的话,所以如此。远了。与这里的我们无关。

    再回来,其实已经说完了,我们把头弓用意把它拉起来,这个不散顺而把躯干用意含胸拔背拉起来,这两个也不散顺而把气沉丹田也做起来,这三个还不散再顺而把前腿弓后腿蹬用弹簧意做起来,这些都不要散,再把两臂用意把它们拉在胸肌,两肩上。

   好,就这样。到此弓成合一。这样头就是脚,脚也是手,手也是胯,胯也是脚,,,,,怎么会这样呢,必须是这样,我说不出这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就打个比方,我们若是在地上捉一条蛇,您看它会怎样?武松打虎,竟然害怕它的老虎尾巴。说的就是这样。

   大家不鼓掌么?不是为我,为您啊。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