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谈方论圆话太极

2009-8-5 08:16|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2199| 评论: 0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很容易理解什么是“方”,什么是“圆”。然而,在太极拳中什么是“方”?什么是“圆”?怎样去划“圆”?这些问题不是每个太极拳爱好者都能很好理解的。只有彻底弄明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在太极拳中所占位置的重要性,才能练好拳。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方”和“圆”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
一、太极拳是“圆”的运动
首先,肢体上求“圆”。太极拳运动把“圆”的概念及肢体动作巧妙地揉进了它的每式中,让习练者真正体会到“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旁观者一目了然。那种肢体外形上处处有“圆”、时时“走弧线”、“背丝扣”、“螺旋运动”等就是我们所说的在肢体上处处求“圆”。常言道:“如意胳膊罗圈腿”、“胳膊新月型”、“身具五弓”讲的都是肢体上求“圆”。“胳膊新月型”讲的是两臂的活动区域应在大于90°小于180°之间。而左手护着左半边,右手护着右半边,说的就是凡“式”不可过,不贪不欠,凡“式”要有“度”的概念。所以,保持肢体上的“圆”,千万不要在行拳时出现露肘、耸肩、凸膀等现象。
其次,运行路线上求“圆”。习练太极拳时,无论起式,还是收式,无论进步,还是退步,不管你是抬腿还是投足,手和臂、脚与腿,其运行的轨迹都必须是“圆”,同时,更要注意用腰带动四肢走出那种“螺旋劲”、“丝扣劲”。例如:掤、捋、挤、按,没有一式不是通过全身各部位与腰上细小的变化去求圆的。如果说肢体上“走弧线”好理解、好做到的话,那么,腰带动四肢来运动就不容易做到。所以说,太极拳的运动是腰的运动,是通过腰带动着四肢“走弧线”、“划圆圈”。太极拳那种外在的连绵不断,似行云流水般的神韵就是靠一个接一个的“圆”来完成的。可以说,“圆”是太极拳的灵魂之所在。
再次,式与式的衔接处求“圆”。杨式传统套路之所以那样舒展、优美、流畅,给人以高雅、优美的感觉。其根本在于它的式与式衔接处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圆”进行了自然、圆滑过渡,因此,才那样流畅、严谨,没有任何痕迹,让人看不出有凸凹处。
第四,劲与劲的承接处求“圆”。我们说的劲与力不同。劲是指劲路,指的是太极拳的阴与阳,即:动与静、开与合、进与退、虚与实、刚与柔的有机结合。例如: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劲的相互转换,靠的就是劲路上求“圆”。这里的“圆”也泛指所有的弧线运动、曲线运动,哪怕是局部的一丁点细微的“弧”。“弧”的延伸是“圆”。通过腰、胯、肩、肘、腕等诸关节进行转、松、拧、扭、沉、摆、提等方法达到手不动腕动,腕不动肘动,肘不动肩动,肩不动胯动,胯不动腰动。正是这些部位的相互协调、灵活运用,才使得劲与劲的承接得心应手,隐蔽巧妙,不易被人察觉,“引”、“化”、“解”、“发”于不知不觉中——这是太极拳技击境界的最高体现。所以,我们说:“圆”贯穿于太极拳的整个运动过程之中。“圆”无处不在,“圆”无时不有。无论内外、上下、左右,都不离此“圆”。

[page]


二、太极拳离不开“方”
什么是太极拳的“方”呢?顾名思义,直线为“方”、阳为“方”、刚为“方”、实为“方”、开为“方”、攻为“方”。“四正”是四方,“四正四隅”就是八方。同样,在太极拳的行拳过程中,我们在强调“圆”存在的同时也承认“方”的存在。“方”和“圆”象一对孪生兄弟,同时存在于每招每式中,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偏面地谈哪一个重要,两者是统一体。离开了“方”,不谈“圆”,反之亦然。
今天我们研究的太极拳的“方”与几何学里的“方”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相同点都有是由直线组成,不同点则为:几何学中的方是有形状的,较为固定;而太极拳中的“方”是无形的, 是随机应变的,且变化无常,无规律可循,是不定式。尤其在发人的一刹那,“方”的距离越短,速度越快,发人越远,越能体现“方”的魅力之所在。在这里所要说明一下,这种“方”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发人的一刹那,“方”与“圆”仍然同时存在。先是由“圆”为其奠定基础,即“蓄势”,而后,“圆”仍然紧随其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后有“圆”、“圆”后有“方”。因此说:“方”同样贯穿于太极拳的整个过程之中。“方”无处不在,“方”也无时不有。无论内外、上下、左右,都离不开此“方”也。
三、太极拳中的“方”、“圆”相互包含、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太极拳中的“方”与“圆”是一对有机的统一体,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割裂开来,离开了“方”就不能谈“圆”。反之,离开了“圆”又怎能去谈“方”。二者的辩证关系具体表现为二种形态,可用图来表示:
 
 
 如图所示:太极拳自始至终都是“方”与“圆”相伴、相随,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太极。
前面,我们谈到太极拳中的“方”与“圆”既是几何体,但又不是纯粹数学上的几何体之事,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方”与“圆”在太极拳中是无形的,无规律可循,可变性非常强。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推手、技击中。如图(一)所示:“方”与“圆”没有固定的模式。什么时候谈“方”?什么时候论“圆”?要视对方来力的速度、方向、大小随机、随势而变。或明“方”暗“圆”,或明着是“圆”,暗里却隐藏着刹机。这种劲,称之为“浑元劲”、“复合劲”。如图(二)所示:“方”“圆”互化,相互包含,合二为一。可以想象得出,当你与一个真正太极高手对阵时,在他身上你会感到这种“方”、“圆”互化之劲。会让你永远摸不着他的着力点。分不清哪是虚,哪是实,辩不清刚柔,让你进又不敢进,退又无路可退。在他身上永远无懈可击,反之,当他想摸、找你的劲路时,则轻而易举。
其次,“方”和“圆”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通俗地讲:“方”和“圆”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如同国家的法纪法规、工厂里的厂纪厂规、家里的家规一样,如同产品出厂时的质量检验,是规范习练太极拳行为的一把尺子。上升到理论去认识则为:“方”和“圆”乃是衡量人的身法的一把尺子,是太极规距之至。只有灵活掌握和运用好这把尺子,一旦发现对方身体某部位离开了“方”、“圆”,便可运用捋、挒、肘、靠等拿之、发之。同时还告诫我们,无论是谁,在行拳走架或推手中都不可能不出“方”、“圆”。出了“方”、“圆”如何补救,才是我们所要认真思考和追求的问题。譬如:一位太极高手,当他与人搭手时,一旦察觉到对方的上肢弥高,出了“方圆”,他会让他更加弥高,高出“方圆”不失时机地送他一程,同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与人交手时,拿、发对方的一刹那,首先要保证自已的身法、手法不出“方圆”。其次,一旦身法、手法出了“方圆”,要及时调整,及时补救。在出了“方圆”的延伸处又有一个“方圆”相随。同时,将自已出“方圆”的一刹那隐藏起来,即使身子出了“方圆”,“意”仍在“方圆之中。任何人都有可能出“方圆”,关键是在出了“方圆”后如何在补救上下功夫。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懂得了“方”和“圆”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就明白了太极拳不但可以健身强体,还可以防身。真正学会和掌握了“方”、“圆”这把尺子,在明师的指导下,刻苦训练,才能体会到仰高钻坚,现隐显微的魅力之所在。太极拳集中中华武术之大成,是中华武术之精华,它不仅气势恢宏、壮观,且内涵极其丰富,科学而严密。因此,才使得无数的爱好者执著地追求它、探讨它。
以上是我们习练太极拳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望同好们指正。


点赞

推荐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