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语言不通,但Gil cohen同师傅学艺悟性颇高。连续15年来华“取经”,与师傅沟通靠“暗号” 威水Gil cohen-------------- 轻迈双腿,两臂微抬,旋即扭动双臂,施展出一招“金刚捣臼”,整个动作一气呵成。摆定架势后,这个高个子“鬼佬”忙用眼睛瞥了一眼教练陈军团。见师父面露满意之色,他脸上紧张的表情立即松弛下来,还调皮地向记者挤了下眼睛。这名洋弟子叫Gil cohen,40岁,以色列人。为了学习太极拳,他每年都要抽半个月的时间来中国“取经”,至今已连续15年。 就在记者盘算着如何应付以色列式英语时,Gil cohen却首先用熟练的中文打起了招呼,“你好!”就在记者诧异之时,他又立即掏出名片,递了过来,一切都显得很东方化。虽然他仅会几句中文,但借助手势,与其沟通并不困难。他告诉记者,太极让他认识了中国,也爱上了中国。“可以说,太极改变了我的一生。” 对话---------------------------- 步行8公里拜师学艺
记者(以下简称“记”):Gil cohen,你是如何接触到太极这门功夫的? Gil cohen:在以色列我认识一位日本朋友,他就会太极拳。见他练过几次,我就来了兴趣,便缠着学。可惜,他的水平也不高。直到有一天,他指着地图说,太极的起源在中国,真功夫在河南陈家沟。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中国学拳。 记:你还记得第一次来中国学艺时的场景吗? Gil cohen:当然。那时我25岁,刚服完兵役,见有空闲,便直接去了中国。当时对你们国家一点都不了解,直接背上包就过来了。 记:就这样跑过来,不怕家人担心吗? Gil cohen:当时我还没娶老婆,没人管我。(大笑)不过,语言不通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几乎无法和人交流,只能边走边找懂英文的人问。当时的交通状况可没现在这么好,那次我先后途经香港、北京、郑州、温县,最后才找到陈家沟。飞机、火车、汽车,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都坐过。最后甚至步行了8公里才到陈家沟。 记:步行8公里? Gil cohen:好像当时没有车到那里,只好走过去。不过,也许正是这种诚心感动了陈师傅,他才收我做徒弟。(笑)
曾电话建议沙龙看中医
记:最开始学时,会不会觉得很辛苦? Gil cohen:当时都是模仿着师傅练,他摆一个架势,我跟着学。很多动作别人练一遍就熟,可我要练很多次才会。学得越多,就越喜欢太极。这门功夫讲究一种动静结合,阴阳协调,对人的心态是一种好的调节。现在我已经离不开太极,因此每年都要来中国学习一段时间。后来,师傅来顺德开办了军团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从2004年开始,我便每年都来顺德。 记:你是说练太极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Gil cohen:对。首先是身体强壮了,有时连续工作18小时都不觉得累。此外,太极强调“和谐”,这对我的性格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师傅就常教导我们要与人和善。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与太太就是在以色列练太极拳时认识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笑) 记:练了一身功夫,有没有施展过,就像电影中的英雄一样? Gil cohen:练功夫不是为了打架,而是强身健体。再说,我们国家的治安不错,没机会施展功夫抓坏人。不过,我在中国学会了针灸,曾在家乡治好过中风病人。总理沙龙中风时,我们还给他的办公室打过电话,建议他们试试中医。很可惜,他们没有采用。
在以色列推广太极拳
记:下一步,你有什么打算? Gil cohen:我在以色列开办了一个培训班,专门教当地人练太极,目前已经有60多个学生了。现在每天通过电子邮件与我联系要求学拳的人还在不断增加。我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以色列人学习太极拳。如果有可能,明年我将多带些弟子来中国,让他们亲身体验一番。 记:来顺德这么多次,对这个地方你有什么评价? Gil cohen:太棒了,尤其是吃的东西,简直就是NO.1。昨晚,我还和师傅去吃了粥底火锅,那种美味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侧记-------------------------- 师傅眼中的洋徒弟:练功刻苦 交流全靠“暗号”
Gil cohen的师傅是中国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主教练陈军团。他一提起这位洋徒弟,赞不绝口。他告诉记者,Gil cohen的悟性很高,而且相当刻苦。在顺德的这段时间,每天练功的时间超过8小时。“有时候,他就背着一把大刀逛街,一有空闲,就会耍一番。”据了解,Gil cohen的太极功夫已有相当功底,在陈教练的百来位洋弟子中位居上游。 由于语言不通,陈教练便同洋徒弟私下定了一些“暗号”来交流。例如,只要和水有关的物质,都用water(水)来代替,而坏人则用“本•拉登”来代替。为了更好地交流,陈教练甚至专门买了一部可以翻译英文单词的手机来用。 (商报记者 黄琨 实习生 陈玲 /文 邹忠辉/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