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将全面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对于遍布中原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省将逐步建立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06年全省社会文化工作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工作会议上获得的消息。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关注 此次会议,将对参与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有关人员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谈及此次培训的初衷,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翦辉说,为期一个月的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刚刚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落下帷幕。包括少林功夫、豫剧在内的全国20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里进行了集中展示,数万名群众和“两会”代表前往观看,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难度 然而,展览现场火热的背后,更让人忧心的是如何解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难题。翦辉说,当前的困难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性认识普遍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如何让这种宝贵资源和经济文化发展互相融合与促进。有些地方热衷于搞花架子,做个声势,而长期投入不够,没有具体的计划和措施。二是保护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相当大。三是忽视了对原生态的保护,只对表演有热情,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只意味着“表演”。四是专业人才的缺乏和保护资金的薄弱。 设立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翦辉说,我省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大省,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不至于失传,今年,我省将逐步建立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拨出经费扶持重点项目和艺术家。今后,凡是入选县级名录的项目,才能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凡是入选市级名录的项目,才能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将从省级名录中直接产生。 据悉,此次培训会议结束后,工作人员将深入全省的乡间地头、大街小巷,对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深入的普查;今年下半年,我省将正式公布入选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而市级、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立工作,也将在明年全面展开。 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经确定501个推荐项目。文化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已确定的501个推荐项目是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1315个项目中筛选而来。分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10大类。其中,备受关注的梁祝传说、格萨尔史诗、秦腔、吴桥杂技、水书等文化遗产均获入选。另外,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也进入推荐名单。 我省名列推荐项目名单的有20个,其中少量项目是和别的省市共同公布。作为戏剧大省的河南,入选的戏剧项目有9个,豫剧、曲剧、越调均榜上有名,举世闻名的少林功夫、陈氏太极拳名列其中,而历史悠久朱仙镇木版年画、浚县“泥咕咕”以及马街书会也被推荐。 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化表现形式,即各种门类和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民间工艺、民俗礼仪等。二是文化空间,指按照民间传统习惯的固定时间和场所举行的传统的、综合性的民众民间文化活动,如庙会、歌圩、传统庆典等。 人大代表提议清明中秋法定休假 “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应定为法定节假日。”——这个提议再度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3月13日,连续两年在人代会提出相关建议的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透露了这一事件的新进展: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回复“正在统筹研究”该项立法问题。 纪宝成在今年人代会上提交了“建议加快中国传统节日定为节假日的立法进程”的议案。据介绍,去年他得到了国务院相关法制部门对传统节日立法建议的回复:“您提出的‘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的建议,对弘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统筹研究是否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的问题。” 纪宝成表示,这样的法定节日并不能看作仅增加休假时间,而是让群众利用假期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回味悠久历史,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纪宝成说,情人节等西方节日现在得到国内不少青年的认同,然而传统节日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却比较低,甚至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知道重阳、清明等节日的来历和意义。 |
![]() |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