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太极网 首页 拳理拳法 理论研究 查看内容

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六)

2009-4-6 08:25| 发布者: 太极人| 查看: 3459| 评论: 0

摘要:   太极拳: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下篇)    讲演者:二水居士 地点:新加坡  时间:2008年3月6日    我在这几年里,通过跟金老师学习太极拳,金老师虽然是很随意的教,我也很随意的学,几年下来,我发现 ...

   太极拳: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下篇)
  
  讲演者:二水居士 地点:新加坡
  时间:2008年3月6日
  
  我在这几年里,通过跟金老师学习太极拳,金老师虽然是很随意的教,我也很随意的学,几年下来,我发现,金老师其实是有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的,他能够让一个完全不懂太极拳,或者对太极拳误解至深的人,经过几年的学习,能够对太极拳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认识,慢慢让我们走向太极拳状态。我对这一套教学体系,有个简单的归纳和整理。这几年,我来新加坡,每次都是将这一体系,带有尝试性的教学,让大家对这套体系有所认识。这套教学体系,其实就是怎样调控身心的这样一整套方法。今天,我想将以往每次都在大家身上尝试过的一些基本功训练法,整理一下,使得大家对这套体系,从理论上能够有进一步的认识。
  
  第一步基本功:我们要在自己的身体内去“寻找太极阴阳球”。
  太极,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平衡体,是有形与无形两部分所组成的一个阴阳平衡体。既然我们练的拳,而今叫做太极拳,那么,我们怎样在自己的身体中去寻找这样一个阴阳平衡体呢?或者说,我们怎么样用太极的理论去指挥我们的身体、去调控我们的身体,去达到那种太极状态呢?这就是我们这一组基本功所要训练的要求。我们把这一组基本功训练,称之为“寻找太极阴阳球”。
  跟画图一样,想要画好一个球体,我们先从“找点”开始。我们首先在自己的身体里去找到一点。
  1、找点:
  我们要找的究竟是哪一个点呢?我们在前移后荡的时候,中轴在两脚的前脚掌到后脚跟之间移动,最后,我们要将自己的中轴,停在一点上。这一点,就是涌泉,是两脚涌泉连线的中心点。古代中医书有解释涌泉两字,说“劲如泉涌”。当我们的中轴找到这一点之后,就像是地下的矿泉水,被踏开了泉眼,这矿泉水就会往上喷射出来。那么涌泉究竟在哪里呢?很多受西方教育的人,喜欢问:涌泉究竟在哪里?在脚底的前后左右各几厘米处?其实,中医的概念,是模糊概念。涌泉其实不是固定在很精确的几厘米与几里面的坐标点上,中医只讲这涌泉大致在哪一个位置。另外,其实每一个人的涌泉位置,也不是绝对相同的。我们主张,用自己的身体的前移后荡,来自己寻找自己身上的涌泉。身体平行步站立后,意念将自己象衣服一样的挂起,这样才能将脚踝骨松灵下来。这时,保证身躯完整的前提下,整体的向前倒,整体的向后倒,不要曲膝,也不要弯腰,像是一根竹杆子一样的,前移后荡,这时,我们的大脑就能调控自己的中轴,在两只脚底的“前脚掌”、“后脚跟” 之间渐渐的前后移动。你会发现,中轴在前脚掌或后脚跟时,都会有前冲后跌的恐惧感。经过一个阶段的前移后荡,你会发现,当你将中轴停在“前脚掌”、“后脚跟”之间的某一点时,你会发现,你心中一静,坦荡荡的,如一桩心事落地的感觉。这一点,就是涌泉。一只脚掌,去掉脚趾,或者说脚趾的根处,就是我们说的“ 前脚掌”。靠近脚踝骨的地方,叫做“后脚跟”,或者叫做“脚踵”。前移后荡时,我的中轴到了“前脚掌”、“后脚跟”之间这段区域的前三分之一的位置时,大致就是涌泉了。之所以说是大致,其实因人而异的,随着每个人练功的深入,譬如腰竖直了,与腰弯的还没竖直的人,找到的位置是不同的。随着练功的深入,这位置越来越精确的。找到涌泉之后,其实,我们人的重量,就寄在了两脚涌泉连线的中心点上了,这一点,就是我们人体的重量落地的重心。我们一直在前移后荡训练,这个基本功训练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为了找到两脚涌泉连线的中心点。当我们找到了这一点,你会觉得自己是最不用力,人原本由腰椎骨所承受的重量,一旦我们找到了这一点后,我们全身的重量,就只承受在这一点上了。像是泥工砌砖头一样,每一块砖都叠的很平整,都是沿着一条垂直的平准线来叠放的,那么,整个墙体的重量,就只承受在最下面的这一块砖头上。如果,这墙体砌的弯弯扭扭的,那么,所有的弯曲处,就会承受上面几块砖头的重量。人体也一样的。只有当中轴下垂线找到了这一点,身躯的重量,就只承受在这一点上,人就感觉到轻松自在。如果弯腰腆肚的,那么腰椎的弯曲处就会承受上身的重量。

[page]


  (学员插话:老师,找到这一点,就是百会、会阴与涌泉是一条线了,是吗?)是的。找到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会自然能找到这一条线了。就是”囟门“、”会阴“与”两涌泉连线的中心点“,这三点的连线,就是我们要找的第一条线。好了,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找线了。
  2、找线:
  第一条线,是由百会开始,到会阴,到两涌泉连线的中心点。平常,我不太喜欢说“百会”。为什么不太喜欢说百会呢?你自己不妨做个实验。你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百会这一点上,只要你注意上三十秒钟,你会发现你的头会发眩的,很不舒服。你只要注意三十秒,就会不舒服的。很多练气功的,我们能听到很多“走火入魔”的例子,中国有什么法 轮 功啊,或者其他类似的功法,这些练功者,甚至可以去自焚,按照师父的某种指令,去做超越于自己意志力的事,听起来很莫名其妙的,很不可思议,其实都是与“意守百会”有关的。百会被过于注意了,用意念一直想着这里,人会处于一种幻觉状态,很有多幻想,所谓的“气功态”。天天这样意守着百会,他们甚至会有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他们说,你不用去辛苦的锻炼什么功法的,只要你意守百会,默默的在心里念想着,老师会“给你功”的。你们即使在新加坡,我在嘉兴,你们只要每天意守着百会,天门开了,像是手机、无线电的接收天线一样,只要你们心诚,与老师调到了一个频率上了,好了,你们不用这么辛苦的练功了,我会给你们发功的。他们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这种似是而非的概念上的。他们认为,你们在锻炼的这些功法,是俗世间的功法,而且是最低级的功法,“师父给的”,才是最高级的功法。菩提灌顶,也属于这一类的高级功法。还有一些凌空劲的大师,也说需要接收师父的信息的。我认为这些都是很邪的功法,却也能满足人性贪婪、速成、不劳而获的一面。人倘若长时间的处在意守百会的状态,会逐渐变得神志恍惚,睡觉也睡不好,白天像是在做梦,晚上做梦时,又像是时时在接收师父的信息,像是醒着一样,处于这样一种状态,这种所谓的“气功态”,其实就是走火入魔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人的脑子就失去了“理性”。人一旦失去理性,价值观念就被颠覆了,人也就无法去判断是非对错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唯师父马首是瞻,师父说的全是对的,师父即便没说,你会去揣摩师父的的想法,甚至会通过各种手段,去与师父保持心灵的沟通。师父说,你的躯壳只是臭皮囊,好了,学员就开始六亲不认了。这样一下,我们说被洗脑了。我喜欢讲囟门。囟门在百会前一些,是小孩子头颅骨的吻合处。或者,感觉囟门也不舒服,没关系的,不要太认真,太执着。我们换一种办法,意念想象着,自己像是一件衣服一样,在后脑勺上端,像是一个衣架的挂钩,将自己悬挂起来。我以前还说过,想象着自己胸前有一个大冬瓜,冬瓜的藤,像是挂在后脑勺上,将冬瓜悬空挂起来。只要不去意守百会,不管你们以后跟什么老师,或者去学其他什么功法,倘若有老师要求你们意守百会,我建议你们:马上走人。离的远远的,千万不要跟这些大师有任何瓜葛。一旦有了瓜葛,很麻烦的。真的会很麻烦的。好了,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第一条线。是囟门-会阴-两涌泉连线的中心点。这一条,你们会发现,是半条经过身躯,半条在两脚下,不经过身躯的。或者说是半条有形,半条无形的组成的。我为什么不只说有形的上半段呢,而是要将下半段无形的也一起讲呢?我目的是要大家着意于两脚下这看不见无形的这半段。太极拳,始终离不开这有形与无形的组合。如果我们只是着意于看得见的上半段,那么在拳架中,就只会动手动脚,而失去了空间的移动了。倘若我们在拳架中,着意于看不见的下半段了,那么,每一招每一式,我们都会要求这根中轴是整体的前移后荡,而且会带着这整个空间一起鼓荡起来,像是人置身于游泳池里一样,整潭的水,就会鼓荡起来。这就是所谓的“无根树”。
  第二条线,我们可以在川字步里去理解。前手的食指根节,前肩里根,前胯里根,前脚涌泉,这些点形成的是一条曲线。后肩里根与后胯里根,一直下垂到后脚踵,这是第三条线。这三条线,就构成了汉字“川”字的三条线了。“找线”训练,其实是用我们的大脑,在自己的身躯中,去寻找这三条线,通过这种“寻找”,使得我们的身躯更加的便于接受自己大脑的调控。我们在调控这三条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求将这三条线,这个“川”字三笔笔画的间距,尽量的拉宽。将三条线的间距拉宽,就会使得身躯前面的空间变得更大。而拉宽三条线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开肩、开胯的过程。开肩、开胯的过程,其实是胸腹肌肉、肌腱舒展开来,而不是缩小。平时拳架任何姿势,倘若用手去摸摸肩窝处,胸大肌是松柔的,就对了,倘若胸大肌是鼓起来的,紧的,硬的,就错了。肌肉硬的、紧张的,肌肉与肌肉之间的空间其实被缩小了,那么气血就不通畅了。肌肉一旦舒展,经络就畅通了,气血就畅通了。其实这些天,我们在练的一些基本功,其实都是在找这三条线。
  第三个,我们要找面。点、线、面,我们在川字步的前提下,来找面。
  3、找面:
  第一个面,我们用意念想象着,在两肩处,套上一个呼啦圈。背部通过两肩,再与两手相拱,外面套着一个呼啦圈,意念想象着,不能让这个呼啦圈掉下来,意思是,肩要开开来,像是一个气球充气一样,将呼啦圈胀住了,这几乎是一个有形的圈。
  第二,我们要在腰上,也套上一个呼啦圈。腰上这个圈,是一半有形的,夹脊扒开来,命门稍稍外凸了,我们说拔背,拔背其中的一个要领,就是在命门处左右上下都有对拔的意思,这个时候,腰上就能套着一个呼啦圈了。就像中国的京戏里,有身份的人出来,不管是男的女的,腰上套着一个圈,这叫“玉带”。(学员问:命门上下怎么拔呢?)上下的要求,后脑勺有象衣架挂起来的意思,尾闾稍稍收敛一些,敛臀了。京戏里,有身份的人一出场,腰上有根玉带,气宇轩昂的。这玉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只是有身份的人出场,也会有的。老百姓就没有了。这个圈,只是腰背上这半个有形的,胸腹前的,是无形的。
  第三,我们用意念,在膝盖上也套一个呼啦圈,只是靠腿侧,几乎是无形的一个圈。两腿内像是有个气球,在不断的充气,这样才能把这个呼啦圈固定着的感觉。
  好了,刚才川字步里的三条线,而今分别在肩、胯、膝上,用意念再套上了三个圈,我们还要尽量的让身躯放松下来,舒展开来,不能缩,不能紧。这样,我们对自己身形的调控,就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空间感了。点、线、面,好了,我们可以找球了。
  4、找球:
  刚才在川字步的三条线上,套上了三个圈,好了,我们再用意念想象着,用头顶开始到后背、后腰,再用脚底向胸前,套一个大圈,好像整个人被套在了一个大圈里。这样,我们的躯体,就构成了有形与无形所构成的有机体了。身躯有形的三个部分,与无形的三块空间所组成的一个阴阳球体。身躯有形的有哪上三部分呢?躯体的双手,这双手与肩之间,像是用两根鞋带系着,可以断开,又可以连接。像是以前城门上的吊桥一样,容许自己人出去,而不容许敌人进来。身躯的两脚,通过胯,可以支撑起躯体来。手与脚与躯体,武术上称作是三大节。脚为根节,像是树根。躯干,是中节。手呢是梢节。是树梢。一个是树根,一个是树的躯干,一个是树梢。相对于这三大节而言,人两脚下的这块空间,包括屁股后面的一小部分,这是第一块空间。两手下面一直到胸腹前,也是一大块空间,这时第二块空间。两眼睛向后看,视线仿佛由后脑勺再向前看的,沿着两耳朵尖,再向前,包含脸部的这块空间。好了,身躯的三大节,构成了身躯的有形部分,与身躯有形部分相关联的三块空间,又构成了身躯的无形部分。这是身躯外在的阴阳概念了。刚才我们说过,人的躯体肢体百骸,与脏腑系统,是身体另一层面的阴阳了。
  好了,我们调控身心,就先要在自己身体上去寻找这样一个阴阳球体。当我们在大脑的指控下,逐渐的由点而线,由线而面,由面而球的去寻找这个太极阴阳球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就会形成一个完整的间架结构,这个间架结构,就会均匀的来承担自身的重量,甚至能够承载来自对手的重量和冲击力。整个人就会象是一个冲满气的气球一样,两脚与地面之间,会有若即若离的感觉,所谓如履薄冰。这样,肌肉和骨架都会处在最为放松的状态了,人体内的经络就会最大限度的通畅。

太极拳: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五)/lilun/ddxl/200904/10902.shtml
太极拳:一门调控身心的学问(七)/zz0926/phpcms/image/lilun/ddxl/200904/10916.shtml


点赞
2

推荐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 推荐

    匿名

  • 推荐

    匿名

太极网微信二维码

扫码关注太极网 公众号 千万太极人的选择

太极网微信矩阵粉丝数百万,官微“太极拳”,每日更新太极拳资讯、文章、视频。

最新评论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返回顶部